黃花岡光復網
  • 首頁
  • 黃花岡觀察Blog

Q2:蔣中正打算專政做王,不想還政於民?

8/19/2018

 
A:最有力的反駁證據是中華民國大陸地區施行《中華民國憲法》後「唯三次」直接與間接民主選舉──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1947)、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1948)、中華民國總統選舉(1948)。以及他在大陸地區淪陷後──也就是台灣的戒嚴時期──在台灣辦的各地方自治選舉。
  其中,國大代表與立委選舉皆是全民直選,總統選舉則是由國大代表間接選舉。特別值得一提,國大代表選舉遍及海外華僑,在東南亞地區和北美地區的華人聚居區也有選舉。至於被內戰波及的省分則在附近省份設流民投票點,組織該省流民選舉,凡在國軍保護下的不同省分民眾都能獲得投票權,綏靖區也有綏靖區的代表。台灣亦有紀錄片拍攝到選舉宣傳車進入大街小巷拜票的情景。
  從中山先生《建國大綱》的原先計畫來看,軍政、訓政、憲政三步驟應是「在軍政時期,一切制度悉隸於軍政之下......直到一省完全底定之日,則為訓政開始之時、而軍政停止之日。」但國民政府是等到全國統一之後才進行黃金十年的全國訓政,在訓政期間也沒有按照訓政內容「協助各省縣籌備自治,與辦實業」,沒有推行省以下自治選舉的紀錄,導致中國共產黨有機可乘,以此攻擊國民政府是「不民主的專制政府」。雖然黃金十年期間內憂外患沒有消停,其中中原大戰就遍及四省之廣,難以妥善安排選舉,但蔣中正與其當時領導的國民黨沒能按照訓政步驟建設民主憲政之中國,亦確有失職之處。
  然論其實行憲政的決心同上面的錯誤也是不能否認的,抗戰結束後,蔣中正除了準備進行戰後的接收工作外,亦積極準備走向憲政工作。1946年,抗戰結束一年後,蔣中正籌辦制憲國民大會,邀請中國各處賢達人士與各黨派代表參與制憲工作。受邀政黨除了中國國民黨外,還有中國民社黨與中國青年黨,以及立場親近共產黨的民盟,剛光復不久的台灣也有受到邀請,台灣亦有派選出代表前往參加,更極力邀請本國最大反對黨──中國共產黨參加制憲大會。尤其中共在訓政期間就極力呼籲國民黨必須盡早脫離訓政,進入憲政,還在「解放區」用投豆子的方式為民眾示範民主投票,以《新華日報》之聲用斗大標題呼籲:「中國需要真正的普選」,大聲質疑「人民文化水平低,就不能實行民選嗎?」
  為了能使中國共產黨能順利參加,蔣中正按照政協會議的決議國共雙方讓出各十名席位給民盟,還特別將大會延期三次,等待共產黨交出出席名單。然而收到的卻是中共表示:「是否參加『偽國大』是該政黨是否站在人民一邊的試金石。」中共與民盟最後仍拒絕參加。
  除此之外,在大會過程中,蔣中正與他的國民黨更被青年黨、民社黨當面抗議過,但他也接受這些意見的攻擊,而這些仗義執言的人更沒有被國民黨秋後算帳。例如反對黨進場時,發現制憲大會會場掛有中國國民黨黨旗,立刻起立發言,民社黨成員蔣勻田認為:「今日大會乃全體國民大會,非一黨大會,如掛國民黨黨旗,也應掛民社黨、青年黨黨旗;建議只懸掛國旗。」這個意見就被採納,甚至在此後的行憲國民大會及民國政府場所中,僅懸掛國旗成為慣例。會後,民社黨成員張君勱認為:「國民黨始終認為政協憲草違背了孫中山五權憲法理論,故他本人在會前極其擔憂若中共不參加制憲國大,國民黨勢必將憲草返回到五五憲草。但國民黨最終尊重了政協憲草,在沒有中共制約的情況下通過了政協憲草,實在難以置信。」
  整個制憲大會,有出席的無黨無派者、由民眾直選出的代表超過出席總人數的一半,整場出席率82.98超過3/4。待1947年12月25日《中華民國憲法》實施後,如上所述,蔣中正以國民身分參與中華民國政府主辦的「唯三次」直接與間接民主選舉──國大代表選舉、立法委員選舉、總統選舉。當時蔣中正先生投的國大代表候選人是無黨無派的陳裕光教授。在總統選舉中,蔣中正勝出,合法成為中華民國行憲後第一任總統。
  雖然此憲法因國共內戰在1948年擴大,不得不
在4月18日由第一屆國大代表(按照憲法,國大代表每六年改選一次)議決通過《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作為臨時憲法修正案,同年5月10日由中華民國政府公布施行,在不改動憲法原文的情況下,以增修條文的方式凍結憲法部分條款,補充臨時條款,以適應形勢。其內容要點為規定總統在動員戡亂時期,得為緊急處分、設置動員戡亂機構、調整中央政府的行政機構及人事機構、訂頒辦法充實中央民意機構等,此外,並規定總統、副總統連選連任不受憲法連任一次的限制。以此來看,蔣中正實有專政之嫌,然蔣中正直到撤退來台前堅持戒嚴範圍僅限大陸不含台灣,仍堅持台灣地方自治選舉的推行。
  回到《新華日報》的斗大標題:「中國需要真正的普選──人民文化水平低,就不能實行民選嗎?」蔣先生用行動回答:「可以」,而中共用行動回答:「不能」。
  綜合以上,在推行憲政民選的過程中,蔣中正雖然有多處失誤與失職之處,但是他推行憲政的毅力與決心從這些具體的事實來看,和他的歷史失誤一樣,也是不容置疑的。蔣先生是真想還政於民,而不欲專政稱王。

參考資料:
孫中山,《國民政府建國大綱》
張晉藩,舊中國制憲醜史,三聯出版社
《新華日報》,1946年1月24日
荊知仁,中國立憲史,聯經出版公司
蔣勻田:《中國近代史轉折點》,香港:友聯出版公司
《中華民國憲法》,1947年12月25日

評論已關閉。

    訂閱電子報

提交

投稿信箱:

guangfuwan@gmail.com
*捐款用費概況,會公布於「財務報告」專頁中,感謝諸方支持與贊助。
©著作權所有「黃花岡光復網」2019-2025 保有一切權利。
  • 首頁
  • 黃花岡觀察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