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岡光復網
  • 首頁
  • 黃花岡觀察Blog

孫中山論中華民族附導讀(並文言本參考)

9/16/2017

 
外國人常說中國人是一片散沙。中國人對於國家觀念,本是一片散沙,本沒有民族團體。但是除了民族團體之外,有沒有別的團體呢?我從前說過了,中國有很堅固的家族和宗族團體,中國人對於家族和宗族的觀念是很深的。譬如中國人在路上遇見了,交談之後,請問貴姓大名,祇要彼此知道是同宗,便非常之親熱,便認為同姓的伯叔兄弟。由這種好觀念推廣出來,便可由宗族主義擴充到國族主義。我們失了的民族主義,要想恢復起來,便要有團體,要有很大的團體。我們要結成大團體,便先要有小基礎,彼此聯合起來,才容易做成功。我們中國可以利用的小基礎,就是宗族團體。此外還有家鄉基礎,中國人的家鄉觀念也是很深的,如果是同省同縣同鄉村的人,總是特別容易聯絡。依我看起來,若是拿這兩種好觀念做基礎,很可以把全國的人都聯絡起來。要達到這個目的,便先要大家去做,中國人照此做去,恢復民族主義,比較外國人是容易得多。

因為外國是以個人為單位,他們的法律,對於父子兄弟姊妹夫婦各個人的權利,都是單獨保護的。打起官司來,不問家族的情形是怎麼樣,只問個人的是非是怎麼樣。再由個人放大便是國家,在個人和國家的中間,便是空的,再沒有很堅固很普徧的中間社會,所以說國民和國家結構的關係,外國不如中國。

因為中國個人之外注重家族,有了甚麼事,便要問家長。這種組織有的說是好,有的說是不好。依我看起來,中國國民和國家結構的關係,先有家族,再推到宗族,再然後才是國族。這種組織一級一級的放大,有條不紊,大小結構的關係,當中是很實在的。如果用宗族為單位,改良當中的組織,再聯合成國族,比較外國用個人為單位,當然容易聯絡得多。若是用個人做單位,在一國之中至少有幾千萬個單位,像中國便有四萬萬個單位;要想把這樣多數的單位,都聯絡起來,自然是很難的。

如果用宗族做單位,中國人的姓普通都說是百家姓,不過經過年代太久,每姓中的祖宗或者有不同,由此所成的宗族,或者不祇一百族,但是最多不過四百族。各族中總有連帶的關係,譬如各姓修家譜,常由祖宗幾十代推到從前幾百代,追求到幾千年以前,先祖的姓氏多半是由於別姓改成的,考求最古的姓是很少的。像這樣宗族中窮源極流的舊習慣,在中國有了幾千年,牢不可破。在外國人看起來,或者以為沒有用處,但是敬祖親宗的觀念,入了中國人的腦,有了幾千年。國亡他可以不管,以為人人做皇常,他總是一樣納糧。若說到滅族,他就怕祖宗血食斷絕,不由得不拼命奮鬥。閩粵向多各姓械鬥的事,起因多是為這一姓對於那一姓,名分上或私人上小有凌辱侵佔,便不惜犧牲無數金錢生命,求為姓中吐氣。事雖野蠻,義至可取。若是給他知了外國目前種種壓迫,民族不久即要亡,民族亡了,家族便無從存在。譬如中國原來的土人苗猺等族,到了今日,祖宗血食早斷絕了,若我們不放大眼光,合各宗族之力來成一個國族,以抵抗外國,則苗猺等族今日祖宗之不血食,就是我們異日祖宗不能血食的樣子。那麼,一方可以化各宗族之爭,而為對外族之爭,國內野蠻的各姓械鬥,可以消滅;一方他怕滅族,結合容易而且堅固,可以成就極有力量的國族。用宗族的小基礎,來做擴充國族的工夫,譬如中國現有四百族,好像對于四百人做工夫一樣。

​在每一姓中,用其原來宗族的組織,拿同宗的名義,先從一鄉一縣聯絡起,再擴充到一省一國,各姓便可以成一個很大的團體。譬如姓陳的人,因其原有組織,在一鄉一縣一省中,專向姓陳的人去聯絡,我想不過兩三年,姓陳的人便有很大的團體。到了各姓有很大的團體之後,再由有關係的各姓,互相聯合起來,成許多極大的團體。更令各姓的團體,都知道大禍臨頭,死期將至,都結合起來,便可以成一個極大中華民國的國族團體。有了國族團體,還怕甚麼外患,還怕不能興邦嗎?尚書所載堯的時候:「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他的治平功夫,亦是由家族入手,逐漸擴充到百姓,使到萬邦協和,黎民於變時雍。豈不是目前團結宗族造成國族以興邦禦外的好榜樣嗎?如果不從四百個宗族團體中做工夫,要從四萬萬人中去做工夫,那末,一片散沙便不知道從那裏聯絡起。從前日本用藩閥諸侯的關係,聯絡成了大和民族。當時日本要用藩閥諸侯那些關係的原因,和我主張聯成中國民族要用宗族的關係是一樣。

摘自:​民族主義 第五講

中國家族觀極為濃厚,相對於歐美以個人為基礎,中國反而在家族中有極大的聯繫,我們可以從傳統上晚輩有疑問,會先請教長輩,或者在過年、清明等重大節日中,對於祖先的慎終追遠,可以看見中國的家族觀。

如果我們能以家族為基礎,在聯合中國境內各宗族,以至於形成國家,使中國成為強而有力實體,屏除地域之見、漢籍與其他少數民族宗族糾紛,形成強而有力的中華民族與中華民國的民族與國家觀。
​
國父在此特以日本明治維新,當日本面臨國家危機時,各地日本封建藩閥,反而一致擁護日本天皇,這個長久作為日本國家與文化的代表人物,出兵打倒德川江戶幕府,使得日本由封建步向民族國家,國父認為日本封建藩閥,就如同我中國地域與宗族,既然日本能奮發向上,成為一民族國家,我中國怎麼可能不行。


參考資料

 夫漢族光復,滿清傾覆,不過祇達到民族主義之一消極目的而已,從此當努力猛進,以達民族主義之積極目的也。
 
  積極目的為何?即漢族當犧牲其血統、歷史與夫自尊自大之名稱,而與滿、蒙、回、藏之人民相見以誠,合為一爐而治之,以成一中華民族之新主義,如美利堅之合黑白數十種之人民,而治成一世界之冠之美利堅民族主義,斯為積極之目的也。五族雲乎哉。
 
  夫以世界最古、最大、最富於同化力之民族,加以世界之新主義,而為積極之行動,以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吾不久必能駕美軼歐而為世界之冠,此固理有當然、勢所必至也。國人其無餒。

摘自:三民主義 文言本


評論已關閉。

    訂閱電子報

提交

投稿信箱:

guangfuwan@gmail.com
*捐款用費概況,會公布於「財務報告」專頁中,感謝諸方支持與贊助。
©著作權所有「黃花岡光復網」2019-2025 保有一切權利。
  • 首頁
  • 黃花岡觀察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