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岡光復網
  • 首頁
  • 黃花岡觀察Blog

胡漢民:三民主義之認識

11/18/2017

 
一、三民主義是以博大的無所不包的世界進化定律爲總樞紐的


本黨總理孫中山先生創立三民主義,是從古今中外所有革命的歷史事實歸納出來的。先生從古今中外的歷史事實看出兩個要點:(一)世界歷史是依進化的定律而演進的,進化又是以爭生存爲中心的;(二)由爭生存這個中心分演出各種的進化現象和事實,由進化的定律,分演出民族同民族爭,國同國爭,國內人民同君主爭,勞動家同資本家爭的種種現象和事實。這兩個要點,站在進化定律的立場看,是一貫的;這是先生的歷史觀,所以依先生所說:人類在世界進化中爭生存,第一個時期是人同獸爭,第二時期是人同天爭。第三個時期是人同人爭,世界自有歷史以來,都是人同人爭。人同人爭,一定要到大同,才能解决。


在人同人爭的全部歷史當中,所發生的爭多得很。舉其最著者,如君權與神權之爭,君主與貴族之爭,君主與人民之爭,勞動階級與資本階級之爭,殖民地與帝國主義之爭,國與國之爭,民族與民族之爭,這許多鬥爭,並不是在全部歷史上分了明顯的階段的。許多著名的史家,因受時間和空間的限,把這種鬥爭,分做由神權與君權之爭,到君權與民權之爭,再到階級與資本階級之爭的階段,這是不甚正確的,易引起誤解的。孫先生的學力之偉大處,就在於能把這種淺狹的時間和空間的界限看破,而一口道出各種鬥爭的聯屬性,總括的說:「世界自有歷史以來,都是人同人爭。」在人同人爭的全部歷史當中,君權與神權之爭不過是佔一極小的部分,推而至於民權與君權之爭,勞勤階級與資本階級之爭,民族與民族之爭,也都不過是各佔一郅分。只拿一種鬥爭去解釋歷史,不但不足以盡人同人爭的全部,而且會走到和世界進化相反的末路上去。簡單的說,各種鬥爭,在歷史上有時是各別的發生,有時是混合的發生。有時是片段的發生,這都是由一時一地的實際因果關係所决定。但是一時一地的實際因果關係,還不過是各種各别的鬥爭的枝節因緣,而非全部人同人爭的總因緣。人同人爭的總因緣,就是以爭生存爲中心的進化定律。


孫先生將歷史上各種各別的鬥爭,歸納爲三種革命:即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會革命這三種革命,可以包括所有的歷史事實,故亦可以括盡人同人爭的內容。而且,在歷史上,三種革命也沒什麽顯明的階段可分。我們只要取十七世紀以來的世界史一看,一就彀證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經濟革命是常常同時並起的。但是世界的學者,都是就一種革命的要求而發爲革命的思想,如盧梭天賦人權之說,專重民權運動,馬克思的共產主義,專重無產階級運動,可爲明證。孫先生獨能超越於任何一種革命之上,而創立一個嶄新博大的三民主義,這是先生最偉大的所在。先生看到人同人爭的歷史的行程,是民族革命民權革命民生革命由此比較的各別發動而趨於混同發動。由比較的和緩演進而趨於急激展開,由比較的渉及於少數人而趨於渉及最大多數人。所以先生創造三民主義,就是應合這種歷史的行程,而成爲一個整個的革命主義。世界上無論那一派的革命主義,在理論上同沒有那個能如三民主義的完備。在實行上更沒有那個能够跳出三民主義的範圍,這可見三民主義之博大了。


結論:爭生存是進化的中心;進化是世界歷史的中心;三民主義是以世界歷史的中心爲綱領,其範圍則爲過去現在未來人同人爭的革命運動所莫能外。


二、三民主義的連環關係


現在是民族革命民權革命民生革命同時急進化的時代,其原因就是全世界的民族、民權、民生的三大問題,充满了世界歷史。從前各國有解决了民族問題的,而沒有解决民權民生問題;有解决了民權問題的,而沒有解决民生問題。縦有解决了民族問題或民權問題的,而沒有解决民生間題,也是落空,就時間上說,自古以來的世界,這三大問題遞嬗堆積下來至今還未解决的懸案,尤其是到了現在必須一同解决的懸案。


就這三大問題亙古久懸不决一點上看,這就是需要世界革命的世界;就世界革命所要求解决的三大問題看,這就是三民主義的世界;更就三大問題成爲整個的連環的懸案看,現在就是,整個的連環的三民主義最需要的時代。在這個時候,世界革命的統一性與各部分革命的特殊性必須保持首尾相顧之關係,換言之,各部革命要保持世界革命的統一性,但同時不要失卻各部革命的特殊性;反之,世界革命要保持各部革命的特殊性,但同時不要失卻世界革命的統一性。這個條件是世界革命成功的大關鍵。


能够適合於這個條件,而可操世界革命成劫之左券的,唯有整個的連環的三民主義。三民主義的相互關係,正如三個小環扣合起來的一個大連環。以這一個大連環的普遍性和博大性去滿足世界革命的統一要求,以三個小環的實行性應合各部革命的特殊需要,是最適用的,最切合的。


三民主義爲什麽適合於世界革命,還可進一層從三民主義連環關係的本身認識出來。(一)民族主義,必須要是民權主義的和民生主義的民族主義,才不會變爲帝國主義。(二)民權主義,必須要是民族主義的民生主義的民權主義不會變爲虛偽的資產階級的民主政治。(三)民生主義,必須要具民族主義的民權主義的民生主義,才不會變成資本主義,要三民主義連環的實現,人同人的鬥爭才能終熄,大同世界就可實現。


結論:世界各國的民族、民權、民生問題有同時解决的需要,是爲世界革命的目標;三民主義因其連環的內容和關係,爲世界革命唯一最高最博大最適合的原則。 


三、以三民主義批評其他主義


三民主義的整個性和連環性,旣如上述,我們就可站在它的連環上面,來簡單的批評國家主義,無政府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弱點了。


國家主義,沒有世界革命的資格,自不必說。固然,在求國家之自由獨立一個目的上,它也是要抵抗强權,因此它就可以牽合到民族主義的底下,但它卻不是民族主義全體,尤其不是整個的和連環的三民主義中的民族主義全體,而况事實上發展到德意志(註一)、義大利 (註二) 和日本 (註三) 那種國家主義,就成了帝國主義的代表,所以國家主義,一行到國際上頭去,就發生毛病,即近代談國際主義也要反對,何况三民主義的民族主義,其最終目的是做到世界主義的,還能够不反對它麽?於此我們就可以說世界主義是民族主義的理想,民族主義是世界主義的實行。至於在走偏到帝國主義一條路上去的一點上,國家主義簡直要變成民族主義的敵人了。


無政府主義的最終目的爲無治,爲大同,與三民主義目的完全一樣但其最大的弱點,在於沒有實現大同的方法。它有世界革命的方法與行動;孫先生的三民主義,比無政府主義更博大,與無政府主義有同一之目的,而其方法則爲無政府主義之所無。因為先生的三民主義中的民權主義,由權與能之分開,由打破强權就可達到平權,由平權就可達到無權,無權就是無治。再加上三民主義之連環的實現,民族由平等而至無爭,民生由平等而至無階級無貧富,這豈不是世界歸於大同了麽?到了這一步,文化一定極爲優美,道德一定極髙尚。所以我們可以說,無政府主義不過是民權主義的理想,民權主義才是無政府主義的實行。


馬克思的共產主義,這幾年被俄國和第三國際採用得來倡世界革命,便成了流行一時的舊骨董。但以馬克思主義爲世界革命的基本理論,其最大弱點有二:第一是不新,第二是不彀,不新不彀,所以就有成績。何以不新呢?馬克思的主義,是就七十年前的歐洲經濟現象所下的結論,不是就世界進化現象全部所下的結論,所以不是新的,而且是不適用的。何以不彀呢?馬克思處處不肯失去其科學方法,這是他的好處,但正因其不肯失去科學方法,就證明其爲不彀。因爲他的科學方法,受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他所研究的對象,只是經濟生活演進的一段,這是時間的限制;研究的範圍,只是歐洲一二國的經濟材料,這是空間的限制。馬克思充其量不過是世界革命的學者之一,他的主義那能比得上包羅全部歷史事實和應合世界進化定律的三民主義?這是馬克思主義不彀的第一證明。馬克思的第三國際之秘奧,全在拿階級鬥爭的縱的結合,去衝破民族鬥爭的橫的結合,所以他的口號是「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在歐戰時,第二國際更倡「工人無祖國」的口號,但第二國際統轄下的各國社會主義者和工人,大多數都爲贊助自己民族的生命而失節,第二國際即因以瓦解。這可證馬克思一派不懂民族主義的失敗。俄國革命,祖述馬克思,但是同時列寧就優於馬克思不懂民族主義的地方,而俄國革命之所以成功,和第三國際之所以能够維持到今天,還是爲此。列寧在階級鬥爭之外,加用一點民族主義,本來已是違背了馬克思,列寧一派人却辯護說,這不過是利用民族主義。但是我們就知道,唯其不能不利用民族主義,正足證明他們非承認民族主義的事實不可。由馬克思和列寧兩派的經驗,便得兩個敎訓:第一,歐洲階級革命便不行;第二,東方民族革命才行。但是俄國現在的列寧主義者還沒有覺悟,還沒有領悟這個敎訓。因爲第三國際還想借帝國主義的本身和對象以統制東方各民族革命,這正足證明其還沒有認識民族性之全部重要意義。總括的說,馬克思是不懂民族主義,致有第二國際之失敗;列寧懂了一點,遂收了多少革命的成效;現在第三國際由不懂民族主義而至於傷害東方的民族性,其錯誤必與馬克思同,其不足爲世界革命的基礎亦同。這就長馬克思主義不彀的第二證明。最後馬克思派的共產主義,是不願要民權主義的,因爲它所要的是無產階級獨裁。民權主義的本意是自由平等;在世界革命的立場看,是沒有絲毫惡意的。但是馬克思派的共產主義者,一定要把古代希臘的民族和歐美資產階級的民主,拿來做攻擊民權主義的材料,並且以此就來襯出獨裁是真的,民主是虚僞的。這一點我們姑且退一步承認,但是馬克思派又不肯老實說獨裁是眞的,還要拿「民主集權」「以階級獨裁消滅階級」一類的話來掩飾,這豈不是承認民權主義是政治的極則麽?再就他們解釋階級獨裁的內容而論,說老實話,就是求一個階級的民主而壓迫其他民主,還不是承認了民權主義麽?馬克思一方面攻擊民權主義的一小部分,是一個大弱點。但是在世界革命的需要上,不接受民權主義的全部,便不足以領導世界革命。這是馬克思主義不彀的第三個證明。由此三個證明,我們更下一個總結論,就是:共産主義在基本理論上不懂民族主義和不要民權主義,是犯了不彀做世界革命基礎的幼雅病;在實際活動上却只接受一點點民族主義和不要民權主義,故其結果,最多不過做到一個國家資本主義的帝國主義,那能配談世界革命? 旣幼稚而又不澈底,便是共產主義的理論與方法都不行。何况馬克思爲共產主義定下的結論,是七十年前就一時一隅的經濟現象所定的,已是陳腐不適用,怎能用以實現現在世界革命的目的呢?孫先生說:「共產主義是民生主義的理想,民生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實行,」這句話正因先生看到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方法全然不行,只有整個的運環的三民主義才能實現共產主義所指向的目的。不懂三民生義且不懂共產主義的人,把先生這句話當做共產主義的護身符,實屬大錯,要曉得凡是講世界革命的人,最終目的一定是相同的;但是方法不同,就關係重大了。誰的理論和方法證明是行得通的,誰就是眞正世界革命者;誰的理論和方法證明是行不通的,誰就是不革命者,甚且誰就是反革命者;所以孫先生「民生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實行」一語,實不啻把馬克思派的共産主義打到不革命和反革命的路上去了,而一般人還想拿先生此語作護符,這是自暴其不革命和反革命的醜態。


結論:國家主義,在求民族之自由獨立上爲不健全,其病在幼稚;在事實上發展成爲帝國主義,其病在偏爲民族主義之下的右派。無政府主義,在企望人人自由平等人人無權無爭的理想上爲民權主義的友派,而其病在於無實行的方法。共產主義,在階級革命和階級獨裁的理論與方法上,其病在幼稚;在不認識民族主義和民權主義於世界革命爲需要的全部意義上,其病在不澈底,强暴行之,且有自趨於反革命一途的危險傾向。


四、總結論


從以上簡括的說明,我們更作一個總結論,就是:人類以爭生存爲中心,而爭生存就是世界進化的中心。從世界進化的行程看,自古以來就生出民族民權民生的三大問題。革命者的唯一任務。即在於了解此三大問題之所從此出,依其需要解决的企望,和客觀的實際所具備的條件,定出一完備的革命主義,以求全部澈底的解决。孫先生的三民主義即本此義而創立,故其見大悠久的適用性,古今中外實無倫比。馬克思主義,固不失爲一種富有革命性的學說,然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未能了解歷史的眞正重心,遂失其領導世界革命的可能性。能糾正馬克思主義對於歷史的觀念之錯誤的,最近固有一派,如美國學者威廉氏(註四),即其一人,但其短處在昧於世界革命的急切需要,而不知世界進化實日向激急的革命化之趨勢,故其學說不能逃缺乏革命性的批評。孫先生之三民主義,則兼具兩派學說之長,而無其短,這就可知先生眼力之偉大,學力之偉大,魄力之偉大,革命性之偉大。許多人以爲現在只管國民革命,等到國民革命的結果,大家已死在地下,共產主義也好,三民主義也好,横豎管不到的,何不等後到來人去爭個解决?說這種話的人,最大的錯誤,就是沒有懂得什麽有革命的需要,沒有懂得革命爲什麼要主義,更沒有懂得我們的世界是什麽世界,所以他就根本上把國民革命看做一回事,世界革命另看做一回事,這哪裏是忠實的革命者?哪裏是三民主義的信徒?哪裏是孫總理的主義之出發點和開展線,然後才能了解國民革命和世界革命之一致,才能了解各部革命和世界革命,都必須爲三民主義的革命。凡我同志,當急起注意。(錄自「三民主義之認識」第一至十二頁,民國二十九年(西元1940年)二月初版,胡漢民著)


註一:若依此書出版日期為二次大戰時期,應當指的是德國納粹(國社)主義。
註二:若依此書出版日期為二次大戰時期,應當指的是義大利法西斯主義。
註三:若依此書出版日期為二次大戰時期,應當指的是日本軍國主義。
註四:胡漢民先進在此指的是《社會史觀》(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History)一書作者「毛瑞斯.威廉(Maurice William)」,國父在其《三民主義》演講本的「民生主義」第一講批判馬克思主義與解釋其「民生史觀」時,也有提到此學者。

評論已關閉。

    訂閱電子報

提交

投稿信箱:

guangfuwan@gmail.com
*捐款用費概況,會公布於「財務報告」專頁中,感謝諸方支持與贊助。
©著作權所有「黃花岡光復網」2019-2025 保有一切權利。
  • 首頁
  • 黃花岡觀察Blog